譚盾發行最新鋼琴作品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

譚盾發行最新鋼琴作品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

譚盾(左)與拉夫·凡·拉特(Ralph van Raat)

文 | 盧暘

6月10日,Naxos發行了作曲家譚盾的最新鋼琴作品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專輯收錄了他創作的六首鋼琴作品《八幅水彩畫的回憶》《C-A-G-E(紀念約翰·凱奇)》《夜宴奏鳴曲》《行蹤》《火》《藍蘭花》,由鋼琴家拉夫·凡·拉特(Ralph van Raat)演奏錄製。

15個月錄製譚盾鋼琴作品集

譚盾發行最新鋼琴作品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

拉夫·凡·拉特

2020年疫情伊始,拉夫·凡·拉特打電話到湖南長沙,問候譚盾和他的家人,並表示決定用兩年時間練習、錄製和出版譚盾的鋼琴作品。「當時我覺得他是說說玩兒的,沒想到他真的做了,把能找到的我的鋼琴作品都找來了,花了15個月練習和錄製、出版了。一個有25個學生的教授,且每年的獨奏會遍及全球各國,居然願意把疫情期間在家隔離的時間都給了我的鋼琴音樂,這很令我和很多中國朋友們感動。」譚盾說。

生於1987年的拉夫·凡·拉特作為一名獨奏家廣泛活躍在歐洲、中東、亞洲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美國。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和阿姆斯特丹大學音樂學系,26歲時就擔任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學院鋼琴教授,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和皮內羅音樂學院(都靈)教授當代鋼琴演奏課程,也經常在歐洲其他音樂學院和大學舉辦大師班和講座。

除了傳統曲目外,拉夫·凡·拉特對當代古典音樂也興趣濃厚,與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路易斯·安德里森(Louis Andriessen)、譚盾、捷爾吉·庫塔格(Gy?rgy Kurtág)、馬格努斯·林德伯格(Magnus Lindberg)等許多當代作曲家展開密切合作並演繹他們的鋼琴作品。

2006年起,拉夫·凡·拉特成為Naxos旗下的音樂家。此次發行的新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中,《八幅水彩畫的回憶》是譚盾對其童年畫面栩栩如生的描繪;《行蹤》是作曲家與自然的對話;《藍蘭花》中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並融合了貝多芬《迪亞貝里變奏曲》的動機;《夜宴奏鳴曲》是譚盾化用了他為電影《夜宴》所作的配樂進行的二次創作,這也是該曲首次全面發行的錄音室版本;如萬花筒般的《C-A-G-E》極具中國特色,是他對其精神導師約翰·凱奇的致敬;《火》體現了譚盾精湛的作曲實力,且富有戲劇張力。「這些曲目大多意在展現東方與西方的交融,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張專輯是我與譚盾長期合作下完成的作品,我希望大家可以如我在錄製這張專輯時的心情一樣——享受這些作品。」拉夫·凡·拉特說。

「它就好像是我的日記」

譚盾發行最新鋼琴作品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

譚盾

「這張鋼琴專輯讓我自豪,它就好像是我的日記。」《八幅水彩畫的回憶》是譚盾寫的第一部鋼琴獨奏作品。1978年,在中央音樂學院讀大一的譚盾創作了這首作品,用音樂描繪童年時湖南的山山水水。《八幅水彩畫的回憶》由《秋月》《逗》《牧童之歌》《憂鬱的尼姑》《紅色荒野》《古葬》《浮雲》《太陽雨》等八首短小精悍的小曲構成可聽可看、色彩斑斕的回憶畫。《秋月》中的鋼琴音色彷彿在描繪夜色下的昆蟲鳥獸們發出的聲音,一波接一波地奏響屬於它們自己的神奇樂章;《逗》中行雲流水般的音符隱約顯現出湖南民謠的音樂風格,時不時出現的重音會讓人感受到生命旺盛的活力,隨著音樂的起伏,聽者的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浮現出孩提時嬉戲玩耍和追逐打鬧的情景。

專輯中的《行蹤》被譚盾稱為「風跡」(Traces),或者「風的足跡」。

寫這首作品之前,他在廣西大瑤山採風,那天他一個人坐著公共汽車,窗邊的玻璃沒有關嚴實,風在耳邊穿過,從玻璃縫隙里發出「la do re」「re do la」這三個音。「頓時,我覺得好有意思哦,回到家裡,我時常會想著這件事。於是,我就把風在我心裡的痕迹記錄下來,寫成這首作品。」譚盾在這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休止符,也有很多的迴音,這代表著山谷的氣息,也是公共汽車在雲霧中穿梭的感覺,蘊含著一種「雲深不知處」的漂浮和空曠之感。

《藍蘭花》創作於2020年,是譚盾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的委約,專門為他的迪亞貝利計劃(Diabelli Project)創作的一首鋼琴變奏曲。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作品結合了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的特色開場主題。在這首作品中,貝多芬與現代音樂家進行了對話。

《火》是全球首次發表,這是譚盾專門為拉夫·凡·拉特創作的鋼琴奏鳴曲,非常富有戲劇張力。「縱觀歷史,其實很多作曲家都描寫過『火』,比如,斯克里亞賓的《火之詩》和斯爾拉文斯基的《焰火》等。

這次專輯中全新發布的《火》運用了拳頭、手臂等演奏的技巧,結合了中國的民歌節奏,極具中國村裡舉辦儀式的火舞者的野性之美,挑戰著人與自然的界限。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首曲子對疫情中的人們致以熱情的問候,祝福大家一切順遂。」譚盾說。

用「C-A-G-E」紀念約翰·凱奇

譚盾發行最新鋼琴作品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

譚盾(左)與約翰·凱奇

鋼琴曲《C-A-G-E(紀念約翰·凱奇)》是譚盾為紀念他的老師約翰·凱奇(John Cage)而作。作曲家約翰·凱奇是音樂革命的開拓者,也是第一個把《易經》用音樂傳向全世界的西方人。他改變和打破了在歐洲文化史上延續了六七個世紀的音樂語言和音樂構造的概念,並把人們對音樂的審美從宮廷教堂和舞台帶回到大自然。

1978年,譚盾就聽說過約翰·凱奇以及他創作的這首《4』33」》。十年後,譚盾在紐約市威特利博物館第一次聽到了鋼琴家瑪格萊特?陳靈演奏《4』33」》。那天,凱奇本人也在場,演出之前他對觀眾說:「其實,絕對的寂靜你是永遠聽不到的。我能做的只是在這四分三十三秒內,讓你能真正集中精力,在所謂的寂靜里聽到你自己,聽到在我們生存的環境里一切可能偶然發生的、又非常習慣了的聲音。這些聲音每時每刻都有美妙得不可數的變化和它們自然的織體和對位。同時,我也認為寂靜是聲音的一種。」

譚盾聽完這首作品后很感動:「很感激凱奇讓我聽到了那些我天天置身其中卻又從未聽到過的聲音。」音樂會後,他想了很多,從「大音希聲」,到《樂記》,再到「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想到這大概是世上惟一的一部每次演出都不一樣且永遠不會重複的作品——在每一次的寂靜里你能聽到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

1992年8月12日,約翰·凱奇病逝。在電話里聽到這個消息時譚盾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第二天早晨讀著《紐約時報》頭版刊登的約翰·凱奇去世的消息時,才終於意識到他已經離開世界,寫下永遠的休止與寂靜。譚盾用凱奇的姓「C-A-G-E」這四個音,以彈撥鋼琴(pizzicato-piano)創作完成了這首紀念老師的鋼琴曲。

「我的老師約翰·凱奇一生留下那麼多的音樂山水,留給世人那麼多的自然思考,留給人類那麼多的人生隱引和隱喻……我覺得只有用宇宙的顏色、地球的聲音和靈魂的呼吸,才能配得上這位當今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哲學家、作曲家。」譚盾說。

– THE END –

「星標」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

譚盾發行最新鋼琴作品專輯《八幅水彩畫的回憶》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2557861106@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linmall.com/4201.html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