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 09-0713:59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咖啡豆在從樹上採摘下之後需立即運輸到處理廠進行處理再進行包裝運輸。如果拖延時間過長果實內部自然發酵會產生異味,這個時間不超過8小時。

咖啡豆篩選

生豆處理環節完全依靠產地產區和種植莊園的實地環境進行區別形成差異化咖啡豆,比如經濟實力和資源限制。

有些產地產區會將咖啡果實統一集中在咖啡豆處理廠加工,有些種植莊園則是莊園主咖啡農獨立進行。

咖啡果實運輸到處理廠首先要經過大水池篩選,通過水的浮力原理將低密度的果實分離漂浮在水面被稱為漂浮果。同時分離草葉,木棍等輕量雜物和泥土石子等重量雜質。採摘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未熟果,蟲害果和未完全發育果夾雜着樹枝樹葉在這一過程被篩選。

處理過程

從果皮包裹果肉的咖啡果實再到變成咖啡生豆,需要經過去掉果皮果肉以及化學分解或者物理刮清果膠的過程。若保留富含水份和糖分的果肉和果膠再乾燥,過程中會極易大量繁殖微生物,導致雜味滋生降低品質 。

化學分解果膠和果皮的過程通常叫做濕處理,也叫做水洗法。物理刮清果膠和果皮的過程通常叫做干處理,也叫做日晒法。處理法會因產地和產區地理環境因素不同找到最合適的方式,甚至兩種處理方式兼容,叫做脫皮日晒法,或者蜜處理等。

處理過程圖解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處理法的本質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處理法的本質是取出咖啡果實內的種子,並讓含水量在60%~65%的成熟果實通過乾燥種子的含水量達到9%~12%。

即將因含水分充足易發霉導致安全問題的咖啡果實轉變成不易變質易運輸倉儲的咖啡豆的方法,順應自然條件規律和環境讓處理簡單有效以達到品質穩定的目的。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咖啡果實初加工處理的核心是發酵,發酵反應公式是糖類被酵母作用產生菌類分解轉化成醇酸。氣味,顏色,酸鹼值,果膠化學構成發生生物變化。因為不同環境比如水,氧氣,乾燥方式,容器環境,設備的影響造成處理的味道口感差異。

上圖左為正常溫度環境下發酵的咖啡豆,圖右為較高溫度且相同發酵時間的咖啡豆,因溫度較高發酵中產生醇酸造成澀酸味。

日晒法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區別於水洗法濕處理的處理方式是干處理,或者叫做自然乾燥法更易理解。經過日晒法處理過後的咖啡果實體積縮小至原40%,適合熱帶雨林地區產季的時候配合旱季無雨或少雨,是最早的咖啡豆處理方式。

簡單理解是帶着果皮進行日晒乾燥處理的咖啡,優點在於有機環保,水資源利用少。處理工序的物理變化表現在外果皮顏色逐漸變暗變堅硬形成果殼,以及處理后的生豆表面相比水洗法附着更多銀皮,顏色會相比水洗法的翠綠色偏向黃棕色,在杯中口感和味道區別於水洗法相對低酸,高醇厚感。

傳統說法認為日晒法保留果膠處理會讓果膠物質融入咖啡生豆中,以這種表現行業普遍認知日晒法處理的咖啡豆相比水洗法更適合做高壓萃取的意式濃縮。

影響日晒法處理最終品質的因素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影響日晒法處理最終品質的因素一是管理的用心程度,比如在批次中未熟果,蟲蛀果,落地果的比例。二是因晾曬過程中產生的霉豆或者日晒的時間太長導致過度發酵。

日晒法處理工序相對簡單,區別於其他處理法保持完整的咖啡果實進行晒乾處理,因方法無需過多設備和水源所以市場上大部分商業咖啡豆都是日晒豆

普遍處理時不細心照料就會產生有缺陷的味道例如土腥味。

果實被平鋪在水泥制的晾曬台或架高的曬床上直至果實被晒乾成紫黑色。在過程中需要人為翻動,通風,均勻光照避免發霉,晾曬過程中氣候的溫度和濕度影響着咖啡豆的質量,是諸多處理法中最不可控且雜味較多的一種處理方式。

完全晒乾后就需要脫殼環節將晒乾枯果實的果殼刮清,具體操作使用日晒處理法專用的脫殼機,可一次性剝離晒乾的果殼,在一些產區會把這些剝離下的果殼收集清洗製作成咖啡果皮茶銷售。飲用方式直接泡水味道略甜,可反覆沖泡同樣具有咖啡因含量。因為日晒處理法的不穩定性以及管理的用心程度,就算是同一批次生豆,品質也會不一樣,需要看運氣了。不同的處理法,在杯中表現的味道和口感是具有明顯辨識度的,但其中影響的因素太多現階段無法解釋處理導致差別的原因。

水洗法

或者叫做濕處理更易理解。適合赤道地區產季的時候連續陰雨氣候無法進行日晒。水洗法隨着市場發展逐步演變三種差異處理法:全水洗法,脫皮日晒法和半水洗法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全水洗法

最常見的傳統的處理法是全水洗法。咖啡果實在採摘后通過在浸泡池裡浸泡刪選再立即進行去皮階段,密度低的未成熟果漂在水面上撈出留下成熟的果實。

首先使用機械去除果皮並通過生物發酵移除果膠的濕處理法,再將浸泡乾淨的帶羊皮殼豆進行乾燥處理,使用的機械都是脫皮機完成脫皮工序,原理利用成熟紅色果實的抗壓能力高於未成熟的青果,進行擠壓碾碎未成熟的青果和去掉果皮。去皮之後生豆表面殘留的果膠在水洗髮酵池中通過菌類微生物化學反應進行降解。

發酵池的原理是通過水解反應降解果膠

水洗法圖解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More

雙重發酵法

這裡衍生出另外一種處理法叫做雙重發酵法。發酵池的使用有兩種方式分為無添加水發酵工序和水浸泡發酵工序。

無添加水工序即去皮之後帶有果膠的咖啡果傳輸到發酵池乾燥發酵,發酵速率較快用時較少適合水資源稀缺氣候涼爽地區。水浸泡工序適合水資源充足的熱帶雨林地區但耗費時間。

雙重發酵法的發展因地制宜提高速率又避免真菌滋生,還可減少水資源消耗,兼并使用無添加水發酵工序和水浸泡發酵工序。

生豆在發酵池處於顯酸性環境,到萃取環節杯中表現的酸度較凸顯,酸度的強弱跟生豆在發酵池中浸泡的時間長短有直接關係。而浸泡的時間長短受溫度,生豆總量影響。經驗在這個環節凸顯的尤為重要,需人工攪拌才可使咖啡豆發酵均勻適中,發酵完成必須儘快用乾淨的水沖洗掉殘餘果膠,留下帶果殼包裹的生豆進入晾晒乾燥環節。

整個水洗過程最關鍵的是避免菌類微生物滋生,如果果膠未沖洗完全就進入晾晒乾燥環節會產生繼續發酵的風險。發酵過後的發酵池中剩餘的液體只能當作廢水處理,因含有發酵化合物無法再利用。發酵池中降解過後生豆同樣需要平鋪在架高的曬床或者水泥曬廠上晾曬一星期左右,水泥曬場到了夜晚因為溫度和濕氣需要將生豆聚在一起覆蓋麻袋避免冷凝現象增加水份。晒乾的咖啡豆在倉庫靜置一個月後要使用脫殼機將果殼打磨掉再包裝運輸出口,靜置的時間有些產區為了滿足日本烘焙市場喜好會存放數年直至變成泛黃的陳年豆。

但並不是每個產地,莊園使用相同方式的水洗處理法,受產地國家的經濟資源環境和莊園的地理氣候環境影響在處理上會有工序的差別。例如肯尼亞咖啡豆的突出酸感一個原因在於土壤中富含磷酸。另外一個原因在於在當地的水洗處理法中會經過兩次發酵工序和一次間接發酵工序。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相比其他處理法水洗法是突出酸質的方法,也因為水資源利用所以成本相對日晒法較高。

我國產地雲南大部分使用傳統水洗處理法,對發酵池使用水浸泡發酵工序。但是雲南並不屬於熱帶雨林地區且水資源並不充足。應該建議嘗試使用無添加水發酵工序或兼并使用,少部分莊園開始實驗性質日晒法或者蜜處理法促進行業發展。

水洗法是眾多處理法中真正能區別品種之間差異體現品種特性的,突出乾淨度和酸度。乾淨度是感官無雜味,酸度指程度。

脫皮日晒法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也被叫做蜜處理。名稱根據不同產地的咖啡文化各異,工序也不同。但擁有共同點都會使用水洗工序和日晒工序將優點結合:水洗工序可提高產能和效率,日晒工序可以解決經濟問題降低成本

在去除部分果肉和果皮之後,區別於水洗法進入發酵池降解而是直接保留果膠和種子進入日晒乾燥階段。

保留果膠的比例在市場發展逐步完善分級制度,烘焙后的感官測試可分辨出在杯中的口感味道表現。黑蜜,紅蜜,黃蜜,白蜜使用脫膠機人為控制保留的果膠程度遞減並通過顏色命名,但是在經過處理之後的咖啡生豆是無法肉眼識別它的蜜處理級別的,只能通過它的豆源信息卡。蜜處理以哥斯達黎加產國為特色最為著名。

半水洗法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區別在於再去皮之後使用機械將所有的果肉果膠去除,同樣去皮之後需要儘快進行機械強行脫膠去除。

使用的機械叫做脫膠機,原理通過生豆之間摩擦揉搓去掉果肉果膠,脫膠機會產生有機質濃度高的廢水需符合當地環保排污標準,不需要進行發酵池發酵工序短時間內去除果膠後進入曬場進行日晒乾燥階段。因果膠被去除降低豆子之間粘性優點在於減少人力翻動和減緩微生物滋生。

日晒乾燥階段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日晒乾燥階段是上訴幾種生豆處理法必須都要經過的階段。因為產地的潮濕悶熱環境此工序極易造成咖啡豆腐爛變質。不間斷的需要人力進行監視和翻動,目的為了把40%左右含水量的咖啡生豆乾燥至10%~12%。

場地一般在傳統簡單的水泥曬場或者可縮減人工的架高曬台。使用機械烘乾機確實可以保證生豆產品質量的穩定和一致性,但投入相對廉價勞動力較大成本增加

日晒乾燥階段過後咖啡生豆包裹在曬脆的羊皮殼中擱置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作用使生豆細胞壁結構和品質更加穩定,避免有瑕疵味道產生再進入皮殼打磨階段。

濕刨法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在印度尼西亞存在一種蘇門答臘式處理方法,也叫濕刨法。這是一種專屬印尼和周邊產國的咖啡處理方法。

人工採摘后在浸泡池中篩選,經過機械去皮階段后小容器中短暫發酵然後裝袋。咖啡農會在農貿市場將這些袋裝帶殼未打磨咖啡豆銷售給各大型處理站,一般使用專門量桶通過對保留果膠的多少分級定價。處理站收集后在生豆還未完全乾燥的情況下送入脫殼機進入皮殼打磨階段。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潮濕的生豆體質較軟進入脫殼機後會劇烈摩擦導致破碎豆極多,被磨掉果殼的咖啡生豆平鋪水泥曬場晒乾。雖然有人工時刻關注翻動但是因為印尼潮濕的氣候光照極為有限,乾燥過程幾乎無法避免微生物以及霉的滋生。直接導致處理好的咖啡生豆往往帶有缺陷的味道例如木質,土腥味

近些年成立的印尼精品咖啡協會(scai)也在努力對產業鏈進行監管和改良。

處理環節的基礎工序

無論產國產區,無論處理法方式都要遵循幾個基礎工序:

1.在大水池浸泡刪選未熟果,蟲害果和未完全發育果以及樹葉等漂浮雜物。

2.發酵池的水是一次性利用且乾淨的不應循環再利用,否則發酵過後的微生物附着在生豆表面沖煮環節會體現瑕疵的味道。

3.在日晒乾燥階段有條件的處理廠會使用大型烘乾機縮短乾燥的時間,但烘乾機會導致生豆內不均勻的水分分佈所以需要均勻光照晾曬,且時間被縮短無法徹底殺死生豆內含微生物從而產生土腥味。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次加工延伸

次加工延伸為烘焙,速溶,增味三個方向

#1 烘焙加工方式

烘焙加工方式包括對初加工咖啡生豆進行烘烤成熟豆以及研磨的過程。咖啡豆內含物質只有經過烘烤過後發生化學反應再通過外力萃取出來才可被人體吸收,比如澱粉轉化成糖份和酸質,纖維素髮生碳化,水份和二氧化碳氣體程度蒸發。蛋白質轉化成酶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表面油膜。外觀會因熱量膨脹內部擴大間隙,通過火力大小和時間控制化學反應的不同程度表達不用味道和香氣。烘焙程度可大致分為淺度,中度,深度烘焙,再進行細分可增加為淺中度,中深度。程度由淺到深味道差異體現由酸到醇苦。顏色差異體驗由棕色到黑褐色。硬度因水分蒸發程度不同體現由較硬到較脆。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咖啡豆經不同程度的研磨粉碎可通過外力萃取出不同含量的物質成分。一般規律是研磨程度越細,可萃取的面積越大,萃取出的成分就越多。程度分為極細研磨,細研磨,中度研磨和粗度研磨。不同的萃取設備對應本身較為合適的研磨程度,比如意式咖啡和摩卡壺對應極細或細研磨程度參考細沙顆粒大小。虹吸壺和手沖器具對應中度研磨參考白砂糖顆粒大小。法壓壺對應中度或粗度研磨程度參考黑胡椒粉顆粒大小。

#2 速溶加工方式

速溶加工方式是對咖啡豆研磨並萃取后的咖啡萃取液體進行水分蒸發乾燥最後凝結成提取物的方式。

優點是提取物便攜體積小,易存儲,保質期長,缺點是芳香物質流失,味道減弱。萃取指的是將一顆咖啡豆中30%可溶於水的物質提取出來,70%的是不溶於水的纖維物質。

#3 增味加工方式

增味加工方式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對於口味的不同需求。在上述兩種方式中添加調味品以及其他添加物的方式,比如意式咖啡範疇里的卡布奇諾,摩卡,香草拿鐵等,比如速溶加工方式里的香草味速溶咖啡粉,瓶裝即飲咖啡等。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分級篩選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AA顆粒大小17——18目,AB顆粒大小15——16目,C顆粒大小比AB小,TT從AA與AB級豆里,用氣流吹出的較輕豆,T從C級豆里,用氣流吹出的較輕豆,E代表象豆,PB代表圓豆,屬外型分類。

品質分級

皮殼打磨之後的過程就是品質分級,檢測篩選瑕疵,預留樣品豆,重新包裝出口。這最後的階段是導致咖啡農站在金字塔利益鏈最底層的原因。

因為其中受太多因素影響,內部因素包括莊園的規模和經濟實力,咖啡農自身的專業能力。外部因素包括產地的海報條約,產區地理制約,產國設立的統一合作社等。在咖啡農和烘焙商之間理想狀態下直接貿易的鏈接中催生了貿易商和代理商的出現,利潤被大幅瓜分直到咖啡農手中所剩無幾。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品質分級依據脫去皮殼的咖啡生豆規格,密度和顏色制定,以目數大小為單位,通過人工或者機械的方式多層篩選和挑出瑕疵。人工篩選方式的代表產國是埃塞爾比亞。機械刪選方式代表產國是巴西。

測量咖啡目數使用分類設備篩網的圓孔大小層層隔斷。採用按照生豆大小分級,篩網的洞孔大小單位是1/64英寸,“目”代表咖啡豆的直徑,一目是1/64英寸,1英寸=25.4mm。比如17目篩網大小就是17/64英寸,大約為6.75mm。篩網的數字越大表示生豆顆粒越大。

全球通用標準例如通常的16目咖啡豆代表咖啡豆直徑為16/64英寸,不同產國因海拔地理環境對咖啡豆密度大小,生長周期長短,包含物質豐富的影響。會制定使用不同的分類標準給咖啡豆分級,作為評價咖啡豆的基準。

大致的主流分類方式有根據海拔高度,篩網也就是生豆尺寸大小和瑕疵豆比例三種方式分級。這樣分級是因高海拔咖啡品質會比低海拔較高,高海拔低溫氣候有利於營養成分積累,且成熟度高的生豆烘焙時質量穩定。

不管以哪種方式分級都有限制自己的不合規比率。簡單點說就是高品質咖啡豆三個條件是大顆粒,高海拔,零瑕疵豆。但只依靠這些分級制度是無法評價咖啡豆味道的,味道好壞喜歡與否是個人主觀判斷。傳統認知中目數越大品質越高價格越高但也存在例外情況比如象豆,因為大顆粒咖啡豆被認為密度更高包含更多的物質意味着高價格,但是產自咖啡發源地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豆是公認的味道品質最高的小顆粒阿拉比卡種咖啡豆。

所以不能簡單的依據傳統認知判斷咖啡豆的價值,在全球範圍期貨市場上,咖啡豆的大小隻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評級

完成分級篩選過程便會預留樣品豆供尋豆師,烘焙師以及出口商人採集樣品促成交易,這個環節會使用到小批量樣品烘焙機將部分咖啡生豆烘烤成熟豆,再進行研磨使用杯測方式檢測瑕疵以判定生豆品質和味道體現。杯測是生豆經過烘焙后研磨成咖啡粉用熱水浸泡對其進行香氣味道口感等方面評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對於味道表現獨特的,瑕疵豆比率低的都是品質高的因素,包含這些因素的咖啡生豆被命名為微批次生豆。這些微批次生豆通過品種,處理法,莊園標地,以及採摘日期進行劃分,尋豆師在這個環節體現的角色是通過拍賣組織(比如卓越杯COE)在產區舉行拍賣會尋找品質最優的微批次生豆。

目前中國98%的咖啡生豆生產來自雲南省,但暫未形成國家級的咖啡質量分級標準。普遍採用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制定的關於目數,瑕疵率,顏色,水分,氣味等6項指標評級標準。

瑕疵豆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霉豆

黑色黴菌點,有粘性,霉臭味,會擴散和感染。乾燥過程中沒有完全乾燥或運輸倉儲過程中因溫度和濕度受潮導致。

蟲蛀豆

蟲蛀啃咬痕迹,果實成熟過程中被漿果甲殼蟲侵蠶食在果實內部產卵繁殖,導致產生異味,咖啡液體渾濁。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貝殼豆

形式貝殼包裹狀,拆開分裂破碎,果實基因突變發育異常產生

導致烘焙過程受熱不均勻,易燒焦產生焦苦味。

黑豆

整體或局部呈黑色,成熟果實掉落與地面接觸時間過長內含微生物過度發酵產生色素,咖啡液體渾濁且有腐味。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酸豆

整體或局部呈棕黃色,過度成熟果實落在地面已細菌侵蝕還被採集或水資源二次利用微生物侵蝕導致,咖啡液體有發酵過的的尖酸味。

破碎豆

脫果皮處理過程中機械老化或使用不當過度碾壓割傷破碎,割傷破碎處表面會被細菌侵蝕滋生真菌。咖啡液體會造成尖酸,土腥味等。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未熟豆

一般無法肉眼分辨,只能通過烘焙顯現的顏色才可分辨。採摘過程中混入未熟果,在處理階段幾乎全部會被排除。若烘焙之後發現未熟豆則代表生豆商以次充好,咖啡液體酸澀感明顯,草腥味,木質味。

帶殼豆

局部或整體被內果皮硬殼包裹,在水洗布處理過程脫殼階段脫殼機的調整和分級階段的疏忽。烘焙溫度高時會燃燒內部咖啡豆受熱不均造成澀感。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枯萎豆

豆型小,表面起皺,種植階段果實發育期缺水不健康導致,咖啡液體會有草腥味。

死豆

密度低,顏色呈灰白色,乾燥階段使用烘乾機不均勻乾燥或倉儲過程中導致脫水嚴重,會對咖啡液體產生很多負面影響。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異物

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有可能混入石頭,木屑,骨頭,樹葉,乾果殼等雜物,損害設備,污染生豆,代表處理環節和分級環節的疏忽。

生豆倉儲與包裝

咖啡生豆最理想的倉儲方式是包裹在果殼之內維持在室溫20攝氏度,濕度50%~60%的環境中。

參考標準:10%~12%含水量的阿拉比卡種羊皮殼咖啡豆在15~20攝氏度恆溫下可保存2年,室溫過高或者濕度過低會加速生豆內水分流失造成生豆泛黃泛白,濕度過高則會導致生豆變質發霉都會影響咖啡豆的味道和香氣。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包裝材質大多選用麻袋這種可再生資源,優點是方便抽取樣品,可回收利用,成本低,但不防水,易讓生豆受潮變質。

近些年隨着行業發展,新的方式使用真空包裝更有市場,可以防潮和隔絕濕氣異味,真空環境保證生豆新鮮度延緩水分流失,另外一種是使用塑料材質袋外層套上麻袋的包裝方式。這種方式相比真空包裝成本較低,也相比麻袋更能保證咖啡生豆的質量。

生豆存儲的影響

一般咖啡生豆存儲受三大主要因素的影響:

含水率:處理前的咖啡生豆大概在60%,處理后的含水量通常在11%~12%之間有最有利於存儲和運輸。

倉儲溫度:恆定20攝氏度溫度可延緩水分流失。倉儲濕度:濕度影響着微生物的滋生和含水率

潛在因素:陽光直射

在咖啡產地和國家一般都以帶種殼咖啡豆的主要形式倉儲和運輸,因為種殼的保護,品質較易為保證

從生產到銷售都能夠做到供給良性循環。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依據存儲時間長短咖啡生豆被分類為以下4種:

咖啡生豆處理過後開始倉儲之日起1年之內被稱為新產季豆,開始倉儲之日起1年以上被稱為過季豆或者舊豆,超過兩年以上被稱為老豆,刻意存放超過三年以上被稱為陳年豆。

較為容易混淆的是陳年豆和老豆。陳年豆有了種殼的保護加上嚴格控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殼增加萃取后咖啡液體的醇厚口感,以蘇門答臘或者爪哇的陳年豆製作最為著名。一般咖啡豆從新產季豆到老豆口感上的差異是從花果酸甜到逐漸流失剩下沉悶的木質雜味,所以老豆區別於陳年豆的種殼保護會口感平淡雜味凸顯。

如何在家種咖啡?

在天然的熱帶氣候之外

一般咖啡樹結出果實需要9年的時間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STEP 1

準備幾顆深紅色成熟的咖啡果實,成熟全紅果製作的帶羊皮殼種子的發芽狀態是最好的條件,剝去外果皮用清水沖洗之後放到容器里靜置幾天等待果肉和果膠脫落。準備裝水的水桶浸泡果實過濾浮在水面上的果實,準備一張曬網將沉底的果實平鋪直至乾燥完全,需要開放通風無陽光直射的環境。

STEP 2

挑選一個常見的裝滿蛭石用作無土栽培的小花盆,可以百度百科蛭石的作用,挖個坑將晒乾燥的咖啡種子埋進去並噴洒清水潤濕蛭石,發芽前每天都需要澆水2次並適當排水,濕潤的生長環境能讓種子更好生長。

2~3個月後種子發芽,過季的種子可能發芽的時間會更長,發芽后形成幼苗,需要它移植到更大的花盆中填埋根部,這裡花盆中的土壤需要一些腐質充當肥料,同樣每天澆水保持濕潤環境。

3~9個月完全發芽后幼苗會張開很多的葉子

這時候就需要將它移到室外了,到這個階段也可以自己直接去產區購買預先成熟的幼苗,或者購買成熟的咖啡樹只需要3~4年的時間可以結果。

STEP 3

室外種植的條件是潮濕炎熱,最好有大樹遮陰,土質蓬鬆且深的環境。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選擇保證4小時以上陽光直射的窗邊,夜晚的溫度不能太低,並且移植到大且深的花盆裡。室外的話需要除草,土質同時需要粗鹽和有機肥料改善,移植的方法同樣是挖洞填埋根系,但要預留出成長的空間和深度,移植后的土壤表面最好用草和腐葉覆蓋保護土壤養分,室外移植可以搭配種植豆類農作物。

日常澆水室外看自然降雨量是否充足,室內需每周至少兩次浸透並排水,等待穩定生長會可以適當降低澆水次數每周一次,移植后開始每45天施肥一次使用培養柑橘的葉面肥,半年後增加次數15天左右施肥一次使用培養花的高氮肥,一般產區的種植莊園會每三年修建一次葉子促進生長。

#4

STEP 4

等待開花結果,一般2~3年可以看到開花和未熟的綠果。開花會在一個月時間凋謝,之後就會開始結果,等待果實顏色變成深紅色就可以採摘了。果實不會同時成熟,所以每個星期只採摘成熟果。

細節提示:

1.在咖啡樹生長過程中,下層樹葉會正常發黃掉落,即時清理即可

2.咖啡樹是自花授粉植物,無需人工授粉

3.適當的修剪枝尖,促進側枝生長

運輸過境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負責運輸過境的角色是出口商。作用在於負責物流運輸,品質控制,相關法律文件要求處理,與進口商和一些產業鏈中游的獨立採購烘焙商溝通協調等,是產地外銷咖啡豆貿易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進口商利用國外產品進口許可手續擔任分銷渠道給烘焙商的角色,同樣作用在於倉儲,運輸品控,包括其他財務保險業務。將產業鏈中游的烘焙商緊密聯繫,提前了解產品消費需求,就近運輸保證運輸最大效率。

近幾年的發展咖啡行業產業鏈已經趨近透明清晰,各角色之間的利益和溝通都可以做到相互了解,目的都是為了保證咖啡豆在傳到終端消費者時的產品質量和信息透明化。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海運是咖啡生豆的主要運輸方式。運輸量大,成本低但極易受潮,高溫天氣更會影響品質。大多數都會將咖啡生豆使用木桶,筐或者劍麻麻袋分裝再裝入集裝箱,不同產地會使用不同容量標準,一般從45公斤,60公斤到70公斤不等。

生豆官方認證

公平貿易認證

公平貿易認證旨在確保為種植者提供合理回報,沒有濫用童工,壓榨勞動力及強制勞動等現象。對咖啡品質沒有標準界定。

有機認證

有機認證表現為符合有機標準,突出健康和可持續性。針對於種植過程和咖啡果實的認證,要求摒棄農化產品作用於農作物,減少農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現市場的有機咖啡已經發展擴大成行業行銷路線,其中營養價值和味道口感方面並沒有切實的證據表明會比綜合農業生產的同類產品更好。產量相比綜合農業要低,原因可能是土壤養分不足,管理低效及病蟲害,但價格相比傳統農業明顯要高。雖然迎合趨勢但不會替代種植園成為主流,因為市場規模有限且市場價格無法穩定,更適合經營家庭農場小莊園主。

咖啡只有得到由國際食品及藥品管理局認可的認證組織認證才被列為有機咖啡。證明生產方法符合歐盟國家規定的法規標準和有機進口產品需來自被列入共同體的第三世界國家才可在歐盟市場銷售。

有機的定義在於大自然原有產生的化學物質,無機的定義在於工廠實驗生產出的化學物質。雖然有可能存在化學構造相同的化學物質但要區分來源,咖啡莊園對於有機或者是無機的種植首先要考慮的是果實採摘工人的勞動力,咖啡產量的收益和可持續發展。

符合認證標準的有機咖啡確實幾乎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其意義在於幫助咖啡農民和地球的生態保護。認證確保了有機生產標準和產品有機質量,但境外的有機認證體系不完全適用其他國家,當然也存在認證被濫用和買賣的情況。真實情況里認證並不是持久的,而且大部分有機咖啡並不是真正的有機咖啡。

認證圖解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雨林聯盟認證

雨林聯盟認證通常伴隨着有機認證,在健康和可持續性基礎上,增加環保意識和持久保護。

可持續發展

有機認證伴隨着可持續性發展。任何可持續性的發展可能因為有機,也可以是無機實現。對於農化產品使用的原則應該為僅在需要時使用

保持產量和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率和減少農化產品投入。UTZ認證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和可可的可持續種植項目。農化產品包括農藥,殺蟲劑,殺菌劑和化肥,一般生豆中的低含量農藥殘留會在高溫烘烤過程中被破壞。

可持續性發展指的是咖啡種植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包含三個內容有機咖啡,遮陰咖啡和公平貿易原則。有機咖啡強調有機生產過程保護環境,遮陰咖啡維持咖啡種植地物種多樣性,公平貿易原則通過保障最低價格改善社會群體中咖啡農的生活條件。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具體做法通過預先提供信貸支付種植成本,再利用其他額外收入發展基本設施如醫療,教育,住房。任何行業的初期發展都伴隨着暴力,政治,軍事,貧苦和剝削。最初的公平貿易認證穩定了市場價格,解決了供需失衡導致操縱市場價格咖啡農的勞動成果被廉價收購的現象,將每磅的生豆價格定義標準,但項目參與需以合作社形式,所以本質上還是無法起到激勵咖啡農提高品質。

可持續性發展是一個生態良性循環系統,遮陰樹落葉的腐爛或者有機的肥料可以提供咖啡樹土壤養分,遮陰樹成為動物的棲息地會幫助種植園維持動植物多樣性,但需要大量人工保證防治病蟲害,雜草,修剪工作,並在咖啡豆收穫季節採用人工採摘方式。

現階段咖啡產區所面臨的問題

經濟危機

當市場供大於求就會導致咖啡商品價格下跌,後果導致咖啡的種植生產線處於最低水平標準

咖啡農無法獲得收益。

環境危機

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是氣候變化。大規模集約化種植給自然生態體系造成的壓力和威脅,例如森林砍伐,提高生產力使用大量農化產品侵蝕土壤破壞動物棲息地。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社會危機

經濟和環境危機導致咖啡農生活條件降低進而退出咖啡種植業,也會產生對於農業進口的依賴。

根據預測,世界的熱帶雨林地區是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地區。對於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咖啡樹的影響是致命的,氣候變化還將在災難性導致占整個種植業70%的微小型咖啡莊園消失,咖啡貿易總量減產,減少咖啡種植適用地。如今最好抵禦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最好的方式只能種植遮陰樹調和生態遮陰系統,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時抵禦病蟲害問題。

最根本的克服氣候變化下的咖啡產業興亡只能通過改良研發新的品種。

初加工處理|誰說不能自己在家種咖啡樹?

免責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如有需要會註明出處,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請與公眾號留言聯繫,核實后我們會糾正刪除,本文由“齒輪工作社”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意在傳播咖啡知識,若侵權請告知刪除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linmall.com/13020.html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